Monthly Archives: July 2011

家書

Photo by Albert Woo   真是巧合,我撰寫上文 < 虎媽 > 同時,弟弟馮可立被香港電台邀請,錄下一篇香港家書,談的是有關香港的醫療融資問題,家書的對象是寄給我 ( 收聽錄音可上香港電台的網址 http//:www.rthk.org.hk。)原文如下: 四家姐 : 今年年頭得知你的腎臟有事,要進行洗肚手術,我們在香港的兄弟姊妹們都很憂心,因為洗肚很容易會受感染,引起不少併發症,而且起居飲食也要倍加小心。不過,你是一個很積極進取的人,而且加拿大的醫療制度十分健全,你也說卡加利的醫護人員很用心地向你解釋病情,給予你很大的鼓勵,使你充滿鬥志,豁達地面對病魔,甚至將治療過程的經驗寫下來,幫助其他病人汲取經驗。我們也因此放下心頭大石。 加拿大的醫療保險制度給予全民充分的保障,這是令美國這一個以商營醫療保險制度為主的國家所欽羡。香港本來也是一個相當優良的全民保障制度,很多國家及地區也來向我們學習。不過,近來這十多年香港特區政府奉行了「小政府、大市場」政策,在社會服務中引進市場競爭,使教育、房屋、醫療、福利等服務產生很大的變化,亦使社會不滿的情緒升温。 近來,香港政府推出了一個輔助性及受管制的「私人醫療保險計劃」,希望成立一個監管機制,一方面要求保險公司不能用「擇少壯棄老危」的原則來提供保障,保險業要包下重要的病種,擴闊投保人受保障的範圍;另一方面鼓勵更多市民購買保險,使保險公司有錢賺,不會限制行政費用及利潤,政府亦會撥備為期二十年的五百億元來為高危及老人醫療開支包底;再另一方面,政府對醫生的收費只作某程度的監管,訂下症候族群的價格來控制醫療收費,不過不參加這個計劃的醫生可自行訂價,收入不致銳減;最後,政府這個方案希望能夠成功地在不需要付出很多公帑的策略下,便可將不少的公營醫療服務的需要引導到醫療市場去。 如果純粹從這個制度來說,這是一個不算太差的安排,可以說是一個「四全其美」的方案。不過,如果細心地分析下去,我們可以預計到不少的社會衝突將會產生。去年政府方案出爐後,立刻遭遇到其他三方的攻擊:市民認為政府這個私營化計劃是卸責的行為,令市民生計百上加斤;保險業害怕政府管得緊,難以有錢賺;而一向習慣自由自在的私家醫院及醫生集團,又不甘於受太多限制。目前這些矛盾還未突出,但在十年之內人口老化開始嚴重的時候,我們可以預見將來它會變成一個很重大的政治議題。 這些利益的爭奪,其實都是任何醫療融資改革所面對的問題,問題的核心是政府是否有能力及决心去平衡多方的利益,最終使市民得到可以負擔而又有質素的服務。四家姐,你在加拿大住了三十多年,當然了解加國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,使市民付出可負擔的醫療費用,亦得到高質素的服務。但是,從過去近十年的經驗來看,香港特區政府的認受性受到很大的挑戰,它又死抱着「小政府、大市場」的管治原則,管治能力更江河日下,將來是否有能力控制這些醫院利益集團、醫生集團、以及國際性的保險集團,實在難以寄予厚望。況且,一向以來,香港政府對市場的調控可以說只是加強競爭,培養及扶助營商環境,對商品及服務價格盡量減少控制。強積金行政費用高昂,市民投訴多年也沒有改善,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。這一個弱勢又親商人的政府,會否以保障市民生存權為大前提來制訂醫療融資政策,真的令人難以想像。 我訪問過一些基層市民。有一個人說,窮,還可以捱,但貧病交迫,卻是雙重打擊,難以為繼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要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盡力去做,保障市民的健康。 加拿大在這方面做得很好,四家姐,你得到很好的照顧,也祝願你的病情得到控制,安心養病,也希望遲些收到你治療經驗的稿件,給香港的病人作參考資料。祝你早日回復健康,生活愉快。 可立 2011年7月16日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

虎媽

Photo by Albert Woo   近日在網上廣泛談論的「虎媽」一詞,起源於美國耶鲁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 Amy Chua的著作 : < 虎媽戰歌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> (中文譯本: 我在美國做媽媽。中信出版社 2011年) 傳媒大亨梅鐸遭人施襲,他的華人妻子鄧文迪狠狠摑了施襲者一巴。這一片段在全球百萬計觀眾面前上演,美國前CBS主播庫里克(Katie Couric)更稱鄧文迪「為虎媽給了一個全新意思」。 < 虎媽戰歌 > 主要講述: 西方家長認為應盡量尊重孩子的個性,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真實情感,并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。 東方家長則認為 : 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,是幫助他們盡早為未來作打算,培養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。 我認為「虎媽」與「直升機母親」,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都是形容學歷高、辦事能力強的母親,竭盡心意去為兒女鋪排道路,妥善照顧各項生活細節,猶如在半空中徘徊的直升機,隨時降落指揮一切。 我自已處身於中西文化的夾縫中,己有三十多年,曾經參與青少年的職埸訓練工作,深深體驗到两種教育各有其弊端。西方教育方法,往往淪為鬆散放蹤,責任感不足,缺乏上進的動力,青少年太自我中心的地步。 東方的過份愛護形式,令個性懦弱的孩子,屈服順從而長成沒有主見的人,以致缺乏自信和承担。而個性剛强的年輕人,可能選擇對抗雙親,做成家庭破裂。 東方父母逼切地「望子成龍」,不惜代價進入名校,要求孩子出類拔萃,成為尖子中的尖子。這種巨大的壓力,有時適得其反,當兒女無法達成父母願望的時候,可能想盡辦法去逃避,形成逃學、離家出走、濫交、酗酒甚至吸毒的地步。 < 虎媽戰歌 > 中敘述兩位女兒,在母親的嚴格管教和傾心培育下,在美國當地被譽為音樂神童,牽起我腦海中麈封久遠的往事。 音樂和繪畫藝術,講求天份和努力,並不單憑意願去主宰。年少時我亦嘗試學習鋼琴,但是我的手指短幼乏力,沒有鋼琴家之手,先天條件既不足,惟有退而思其次,去學習小提琴。初期將勤補拙,努力練習之下,還勉强可以應付,但到了某個階段,因資質所限,再也無法前進,惟有放棄。 而當年我的弟弟,衹有七、八歲,從家中舊物找到了-個口琴,全家都沒有留意。第一天他拿口琴到嘴邊,吹吹左邊,又試試右邊,再嘗試中間部位,尋找不同的音符。自此每天他都試吹片刻,亦留神聆聽收音機的口琴表演。祇是短短-段曰子,小小年紀還未懂得看樂譜,他己可流暢自如地吹奏流行曲,和電影主題曲。哥哥姐姐們忙着考試温習,把結他和鋼琴抛諸腦後,他借來研究摸索,也是無師自通地彈奏,居然相當悦耳動聽,令我們驚喜不己,真是神童。 … Continue reading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

勇氣

Photo by Albert Woo  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,將和平獎授予中國的劉曉波先生。劉曉波是温和派的民運人士,由於起草 < 08憲章 >,要求人民有集會和言論的自由,己被拘留在監獄中,服刑 11 年,獲獎後亦不容許到挪威奥斯陸去領獎,以致頒獎典禮上出現「空凳」的情景,迅即成為國際事件,傳媒亦大幅報導。 自此我一直渴望閱讀劉曉波的文章,而向書商訂購他的著作,可能太熱門了,原來並不易找。近日终於得償所願,收到台湾捷幼出版社的 < 向良心說謊的民族 劉曉波文集> 。初版 2002 。二版 2010 。 今年亦是辛亥革命 百年紀念,我也同時訂購了: < 行道天涯 孫中山、宋慶齡的革命與愛情故事 > 作者 : 平路。 天地圖書出版。初版 2009 。 < 中國辛亥年 1911 > 作者: 伍立楊。北方聯合出版。初版 2011。 < … Continue reading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

去街街

以前我曾參加 < 楊式太極班> ,<太極氣功十八式> , <簡化太極> 等等課程.一直衹為活動筋骨, 對武術並沒有天份和恆心.自從開始了<腹膜透析>治療後.外國護士特別提醒我: 有些太極招式需要扭動,或彎低腰部位置,必需小心在意,免致弄傷體内導管. 洗腎的概念是將藥水注入腹腔内, 讓藥水代替不能正常操作的腎臟工作.因此體内常存有約三磅重液體(約1500 ml,分量因需要而調整).我的身型本就細小, 在腹内加上額外的藥液後,行走平坦道路沒有問題,但是走下樓梯時,有點重心不穩的情況.護士安慰說,往後身體會逐漸適應的. 為了改善足部平衡,我參加了卡城醫管局 <優質生活> 課程:運動知識.導師為人體運動學專家,一位年輕的小姐 KITTY, 以活潑輕鬆的形態,介紹各式的運動. 加拿大卡城的嚴冬較長,寒風澈骨的日子也不少,户外活動限制很多.我經常駕車到鄰近大商場,把車子停泊在商場的東端,快步走向西端,略為休息後,再快步走回東端.全程約 2 km,不必受天氣影响,時間也無規定,也可以自由調整速度,正是我喜歡舒展筋骨的運動.(當然更享受行街購物的樂趣). 朋友曾送給我一個小記録儀,可以記錄行走的里數,和心臟跳動頻率.但是我並不常用,正好符合人體運動學專家 KITTY 的理論:運動的時間因應每人的體能而異,不必强求,以中度困難為佳.假如將程度分為 1 (最容易) 至 10 ( 最困難 )級.最理想是中間的 5 級.以我的步行方式, 最好是完成時輕微喘氣, 但不致若無其事般太容易,或頭暈眼化般太劇烈.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

偶遇

我和馬老伯夫婦同住卡城,己經超過 35 年,不過彼此從事不同行業,社交圈子亦無連繫,所以互相並不認識。馬老伯今年己經 81 歲,大半輩子經營雜貨店,十多年前己患上腎病,兼有痛風症。近來身體日走下坡,腎功能指數衹剩 6 %,必需立刻開始洗腎治療。 5 月底,我坐在腎科中心的候診室裏,看見馬老伯由太太扶持着,慢慢踏進來。由於他的身軀較高大,但步履不太穩定,呼吸亦很急促,而太太的身型較細小,吃力地攙扶着。我緊密地留意他倆的行動,恐防兩人同時跌倒,準備隨時伸手營救。 兩老終於安全坐下,估許是新來的病人,接受「腹膜透析訓練」。我走近前去問好,並且自我介紹。馬老伯雖然戴着助聽器,但是耳朵聽覺很有限,全仗老伴與別人溝通。這時他們的女兒亦請假趕來,預備-齊受訓。 剛好我替腎科中心,義務做了-點中文翻譯工作,補充「腹膜透析」訓練的細節,以備將來其他華人使用,感到更為容易。例如原文指示:將藥水袋加熱。而我詳細加上說明:「將藥水袋放進微波爐内,用高温叮上兩分鐘」。我把中文指引送給馬老太,並附寫家裏電話號碼,如果她有任何疑問,歡迎隨時聯络。 馬老太多次表示感謝,今年她己71歲,照顧丈夫的病情,有力不從心之歎,亦擔憂語言上的障礙,未能完全明暸護士的指示。她與女兒並不同住,女兒雖然英語程度較高,但是對洗腎全無認識,亦正擔憂不能應付。現在有同胞幫忙,心情感到輕鬆多了。 患者的堅强求生意志,很多時有助於治療。馬老先生雖然高齡 81,但是他沒有認輸放棄,仍然抱着信心去應戰,真是令我佩服。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